截至4月底,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已接近尾声。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在人工智能、国产替代等热点的有力推动下,多家半导体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俗,纷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A股有221家半导体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度报告,超过7成公司营收出现同比增长;盈利方面,更是有13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占比高达60.63%,超过六成。
221家企业合计营收2233亿元
据集微网统计的A股半导体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示,22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233.0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0.1亿元。
从业绩规模来看,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4家,分别是中电港、环旭电子、楚江新材、闻泰科技,其营收分别为174.7亿元、136.49亿元、131.46亿元、130.99亿元。
营收在50~10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6家,长电科技、北方华创、太极实业、韦尔股份、通富微电、纳思达,其营收分别为93.35亿元、82.06亿元、67.19亿元、64.72亿元、60.92亿元、59.27亿元。
营收在30~5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6家,三安光电、江波龙、华天科技、深科技、晶盛机电、士兰微,其营收分别为43.12亿元、42.56亿元、35.69亿元、33.65亿元、31.38亿元、30亿元。
营收在15~3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21家,分别是晶合集成、海光信息、华润微、中微公司、雅克科技、兆易创新、有研新材、三环集团、好上好、思特威、芯联集成、扬杰科技、佰维存储、晶晨股份、格科微。
营收增幅方面,有172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77.83%。其中,营收增幅超过50%区间的企业有32家,占比14.48%;营收增幅在20%~50%(含)区间的企业有58家,占比达到26.24%;营收增幅在0%~20%(含)区间的企业有84家,占比达到38%;营收增速同比下降的企业有49家,占比为22.17%。
从增长幅度来看,寒武纪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最高,达到4230.22%,紧随其后则是ST铖昌、芯动联科,其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65.26%、291.77%。
营收增幅在100%~200%之间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云天励飞、仕佳光子、和林微纳、思瑞浦、思特威、锴威特,其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68.23%、120.57%、115.95%、110.88%、108.94%、100.91%。
营收增幅在50%~100%之间的企业有23家,分别是智立方、纳芯微、万业企业、神工股份、长光华芯、澜起科技、精测电子、康希通信、东微半导、瑞芯微、炬芯科技、杰华特、德邦科技、伟测科技、京仪装备、艾森股份、灿勤科技、敏芯股份、恒玄科技、广立微、全志科技、海光信息,以及拓荆科技。
营收同比增幅在40%~50%(含)区间的企业有14家,分别是中电港、芯朋微、峰岹科技、路维光电、上海新阳、长川科技、希荻微、华峰测控、安集科技、乐鑫科技、赛微微电、泰凌微、盛美上海,以及源杰科技。
营收同比增幅在30%~40%(含)区间的企业有19家,分别是晶华微、凌云光、北方华创、长电科技、黄山谷捷、汇成真空、中微公司、思科瑞、臻镭科技、捷捷微电、华海清科、东芯股份、日联科技、美芯晟、国民技术、联特科技、雅克科技、慧智微、甬矽电子。
4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
2025年一季度,有163家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合计盈利152.52亿元,另有58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共计亏损32.44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规模来看,221家企业中,共有6家企业净利润超过5亿元,占比达到2.71%;净利润在1~5亿元(含)的企业有36家,占比为16.29%;净利润在0~1亿元(含)的企业有121家,占比54.75%;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有58家,占比为26.24%。
具体来看,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6家,分别为北方华创、韦尔股份、晶盛机电、三环集团、澜起科技、海光信息,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亿元、8.66亿元、5.73亿元、5.33亿元、5.25亿元、5.06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2-5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3家,分别为寒武纪、环旭电子、中微公司、扬杰科技、闻泰科技、雅克科技、盛美上海、兆易创新、华海清科、顺络电子、三安光电、瑞芯微、长电科技,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亿元、3.35亿元、3.13亿元、2.73亿元、2.61亿元、2.6亿元、2.46亿元、2.35亿元、2.33亿元、2.33亿元、2.12亿元、2.09亿元、2.03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1-2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3家,分别是汇顶科技、思特威、恒玄科技、晶晨股份、深科技、安集科技、江丰电子、士兰微、睿创微纳、鼎龙股份、复旦微电、晶合集成、楚江新材、中瓷电子、飞凯材料、紫光国微、太极实业、捷捷微电、长川科技、新洁能、火炬电子、斯达半导、通富微电。
在归母净利润增幅方面,134家企业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0.63%。其中,净利增幅超过100%的企业46家,占比为20.81%;净利增幅在50~100%(含)的企业23家,占比为10.41%;净利增幅在0~50%(含)的企业65家,占比为29.41%;另外,净利增长率下降的企业有87家,占比39.37%。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有研新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98.12%,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伟测科技、芯动联科、长川科技、神工股份、思特威、博通集成、士兰微、仕佳光子,增幅分别为8577.53%、2869.17%、2623.82%、1850.7%、1264.97%、1256.1%、1072.43%、1003.79%,均超过1000%。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300%-1000%(含)之间的企业有13家,分别是泰凌微、恒玄科技、和林微纳、晶瑞电材、联特科技、臻镭科技、智立方、英集芯、苏州固锝、炬芯科技、精测电子、凌云光、*ST铖昌,其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910.55%、590.22%、589.99%、582.15%、499.92%、495.74%、488.96%、395.62%、395.6%、385.67%、336.06%、324.49%、300.06%。
归母净利润增幅在100%-300%(含)之间的企业有24家,分别是盛景微、好上好、寒武纪、
ST华微、瑞芯微、盛美上海、台基股份、上海新阳、甬矽电子、华峰测控、江丰电子、宏微科技、东田微、华润微、澜起科技、思瑞浦、美芯晟、赛微电子、敏芯股份、赛微微电、慧智微、概伦电子、侨源股份,以及飞凯材料。
从整体表现来看,2025年一季度,A股半导体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校对/黄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