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创新难、融资难、引才难、准入难等瓶颈,武汉市重磅推出《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即 “民营经济政策 20 条”。
其中,武汉发展耐心资本的政策格外吸睛。武汉将推动组建江城基金、武汉基金,未来五年联动社会资本打造 3000 亿元母子基金集群,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的出资比例至最高 50%,允许种子期、天使期直投单个项目最高 100% 亏损,且不对单只基金、单个项目盈亏考核,综合评价引导基金整体效能。
其实,国资创投类基金允许 100% 容亏并非武汉首创。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等多地已先一步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领域做出探索,同样设立了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 100% 亏损的机制。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立辉指出,国有资本不断提升容亏率,背后蕴含着支持战略转型、激励创新探索以及应对周期波动三大深意。单项目虽允许 100% 亏损,但整体投资组合风险可控,折射出 “鼓励试错、动态平衡” 的考核理念,推动国资从单一财务回报导向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变。
研究机构对国内 46 家主流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57% 的机构已建立尽职免责机制,30% 正在筹建。多数基金管理人认为此类容错机制十分必要,有利于激发管理人投资积极性。不过,也有管理人提出,随着国有资本基金容错率 “市场化”,国资创投进入深水区,投资风险整体上升是必然趋势。
此外,高容亏率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考核机制套利风险。若容亏率过高,企业管理层可能放松成本控制,甚至滥用资金。而且,若风险准备金、亏损弥补规则执行不力,还可能出现 “用新项目收益掩盖旧项目亏损” 的财务操作,削弱容亏机制激励效果。
对此,田立辉建议,一是建立 “投前 - 投中 - 投后” 全流程风控体系,动态跟踪评估种子 / 天使项目,及时终止问题项目,避免资金无效沉淀;二是推行 “一企一策” 差异化考核,将容亏额度与团队专业能力、项目技术壁垒等挂钩,防止政策红利滥用;三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联合投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分散风险,减轻国资单一主体的系统性损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