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四学者为AI作出贡献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来源:爱集微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
1.2w

8月16日,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香港两地共同举办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揭晓2023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其中:

图片来源:未来科学大奖

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

获奖者为赵忠贤、陈仙辉,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赵忠贤和陈仙辉在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温超导材料主要有两大类: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在铜氧化物方面,赵忠贤领导的团队独立发现了第一个液氮温区的超导材料。在铁基超导体方面,陈仙辉研究组首先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麦克米兰极限之上,证明铁基超导体确实是非常规的高温超导体,而赵忠贤研究组创造并保持了在块状材料中超导转变温度的记录。在提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同时,赵忠贤和陈仙辉对于高温超导的物理机制做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在过去数十年内推动了高温超导领域的发展。

赵忠贤,1941年出生于辽宁新民,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

陈仙辉,19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2023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

获奖者为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张祥雨,奖励他们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获奖工作是四位获奖者在2012至2016年间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的。

何恺明,清华大学学士(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博士(2011年)。

孙剑,西安交通大学学士(1997年)及博士(2003年)。

任少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2016年)。

张祥雨,西安交通大学学士(2012年)和西安交通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2017年)。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72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5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校对/赵碧莹)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