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2022年全国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截至今年7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6.97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10%,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40%,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可以说,我国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中明确了2022年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
为了推动IPv6应用普及,《工作安排》中还要求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IPv6+”技术生态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部署应用的一直是IPv4网络,由于IPv4地址为32位编码,可产生40多亿个IP地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IPv4的全球互联网面临着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保证等问题。直到IPv6的出现,地址量达到2的128次方,其海量规模也被形容为“让地球上每颗沙粒都有一个IP地址”。
与IPv4相比,IPv6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具备更高安全性、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等,从而更好满足5G、工业互联网、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IPv6将成为整个数字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
(校对/李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