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全市加快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侧记

来源:无锡日报 #发展# #无锡# #侧记# #工作会议#
619

 加快!加快!

  6月7日下午,无锡全市加快转型发展工作会议进入讨论之前,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作大会发言,有细心者统计,在短短1个多小时中,50多次讲到了“加快”这个词。

  在无锡的历史进程中,这将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探索多年的转型发展,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证明之后,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加速前行,向纵深地带全力挺进。

  加快转型发展是一场攻坚硬仗,前行的步伐如何迈得更快更稳健?会上,围绕关乎城市未来三年发展和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的十二项行动计划,政府官员、企业家、基层工作者们进行着一场智慧激荡,酝酿三年后五大竞争力的跃升!

  每一项竞争力都直指无锡发展的“要害”,每一项竞争力的提升都需要众志成城、共迈快步。

  快步1:提高产业竞争力——找准主攻方向

  未来三年的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跑得最快的那匹“马”,绝对是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产业转型,是转型发展的主抓手;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那只最引人注目的“金色”抓手。物联网、新能源、微电子、服务外包……无锡站在国内乃至全球新兴产业的前沿,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新的湛蓝而广阔的天空。

  在十二项行动计划中,第一项就是培育新兴产业。市发改委主任高敏说,虽然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得比较好,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无锡依然存在产业结 构偏重、自主创新和竞争力不够强等问题。在这项行动计划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品牌和标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特别强调制度政策的突 破和创新。他说,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三年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要先做强再做大。

  “态度更坚决、措施更有力、速度更快。”市经信委主任高亚光认为,这次会议把转型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工业的转型而言,更是紧迫。当下首先要做好工业“加减法”:“加”有两条,分别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减”是淘汰落后产能。

  各地都在寻找自己的“主攻方向”。不少与会代表有这样的共识:新兴产业喜 “集聚”,“村村点火”式的发展不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全市各地可以细分“专业”,应当“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领域,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进行主攻,实施园区化、基地化、集群化发展。

  竞争力目标:2012年,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八大 新兴产业实现营销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26%;2015年达到12000亿元以上,计划用 6年时间实现八大新兴产业“双倍增”目标。

  快步2:提高企业竞争力——激活经济细胞

  完整的产业链里,制造只是“七分之一”。引导更多企业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航向新的“蓝海”。

  著名学者郎咸平提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6+1”,即制造加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只关注制造本身,无疑将失去绝大部分利润。

  江阴云蝠集团已早早尝到了“微笑曲线”嘴角上扬的甜蜜。6月7日在会场上,集团董事长郭健用企业的实践印证了“6+1”的可取之处。他说, 去年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但却是云蝠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这是因为云蝠很早就注意了自主品牌和研发营销的建设,目前企业70%以上的生产在外地,江 阴总部则主营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等,现在正加大力度进行供应链的整合。
 

  郭健说,云蝠把设计中心和营销网络铺到美国、德国等国家。在美国曼哈顿,由40多名美国人组成的设计、营销团队支撑起云蝠的美国总部,云蝠50%以上的产品从这里直接进入了零售终端,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里站稳了脚跟。

  同在江阴的华西村,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曾是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如今,在加强传统产业调整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华西正在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仓储物流和旅游业等高附加值、无污染产业,全面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老典型”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摆脱传统的制造环节,向充满无限机会的“蓝海”航行——华西和云蝠的实践,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进行主辅分离探索,对鼓励加工生产型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竞争力目标:三年内,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具备条件的企业80%实现主辅分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20%以上。


快步3:提高人才竞争力——立志打造“特区”

  只有不断创新人才政策,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才能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530”,无锡人已经耳熟能详。无锡创造的人才引进模式已成为一种经典。

  围绕“无锡千人计划”、“530”计划、物联网产业引才计划、生物农业引才计划的话题,在会场内外不断被热议。“会议把转型发展的‘要害’点得 更为清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保局党委书记戴锡生说,要提高人才竞争力,就是按建设“人才特区”的要求,在“特”字上作文章,在政策和服务上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一批更大力度的人才政策创新举措陆续出炉,引才重音与产业共鸣。继推出生物农业引才计划、“无锡千人计划”实施细则之后,我市又将推出物联网产 业三年引才计划,计划将给这一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为有力的扶持,其内容涉及股权、住房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三创”载体建设的三年计划也将出炉。

  太科园党工委书记周立军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了刘海涛带着传感网技术来锡的过程。“从商务谈判到落户只花了4个月时间,为什么这么快?就是因为载 体建设走在前面。”他认为, “三创”载体营造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微观环境;而此次集中推出的12项行动计划将营造出推动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

  与此同时,高层次人才看重的学术氛围、知识氛围也将迎来一个跃升。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认为,这次市委市政府十二项行动计划中将“更大力度加快高 等教育发展”作为单独的一项加以提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他说,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可能难见成效,但它发挥的作用 却是长久的、深远的。下一步,在加快转型发展方面,还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在无锡培育更加科学的教育生态,从布局上推进城乡公共教育的一体化和均等化。

  竞争力目标:到2012年,在各类创业创新创意园区、各类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并重点支持6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同时集聚一批物联网和生物农业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快步4:提高城市竞争力——补“城市化”之课

  抓住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机遇,加快提升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水平。

  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年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无锡跻身十强。

  近年来,无锡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城市化水平依然滞后,不但滞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而且滞后于我们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

  在市政府秘书长吴峰枫眼里,加快推进太湖新城的建设——主题词依然是“加快”。这是一个提升城市能级的好机会,也是一个更好接轨长三角、融入大 上海的战略措施。他表示,太湖新城将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高速度开发建设、高层次招商引企、高效能管理推进、高质量配套服务。未来三年内,太湖新城将全面 完成新城范围内所有重点道路和环境工程,并重点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确保 2011年金融商务第一街区全面建成,2012年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二期工程和 会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功能性项目,基本建成中瑞低碳生态城示范项目。

  城市化、城市化!这是无锡必须抓紧补上的一课。只有把城市做大了,才“装”得进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才有能力接纳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才可能真正形成产业集聚,进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6月7日参加会议的锡山区羊尖镇镇长鲍雪峰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只有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置换一转换”,促进农业向非农产业、农 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移,才能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土地等要素资源集聚起来,促进土地增值,并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

  竞争力目标:到2012年,全市市区农村居民转换人数达到20万人左右,置换承包地面积达到8万亩左右,置换宅基地面积3.5万亩左右,使城市化率提高5至10个百分点,达到75%左右。

  快步5:提高环境竞争力——生态倒逼转型

  城市竞争已经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绿色是我们的环境,是我们的实力,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长广溪湿地公园内,波光潋滟、绿意盎然,白鹭翩翩飞舞;惠山森林公园、锡惠公园、青山公园等组成了城市内部的“绿核”,每天送来清新的空气;发源于无锡的“河长制”,在显示出其巨大威力后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和效仿,为各地河流治污提供了样板……

  环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竞争力。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由粗放增长向文明发展转型,离不开环境竞争力。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6月7日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说,生态建设好了,转型发展才能算成功,“生态是否良好是衡量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志,转型发展也在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这两者是相辅 相成的。”

  制订中的更大力度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希望。

  竞争力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在2009年基础上累计再下降12%,COD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分别累计 削减15%和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9年下降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90以上,全市环境面貌和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责编:
来源:无锡日报 #发展# #无锡# #侧记# #工作会议#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